《实践理性批判》读后感
日期:2022-01-08 16:45:49  发布人:电气工程学院  浏览量:921

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大哲学家康德的《实践理性批判》的主要内容。听到这个书名,相信大家都不太懂,什么是"实践理性批判”?在这里的实践和马克思说的是“实践”的意思差不多。就是具体的生产劳动,日常生活等等。那为什么不像第一版大家都知道的《纯粹理性批判)一样,把书名叫“纯粹实践理性批判”呢?因为这本书就是康德站在纯粹实践理性的基础上,考察和批判一般的实践理性。什么样的实践理性,可以称作“纯粹实践理性”呢?我们一般的实践理性,多少都会有些本能和欲望层面的影响比如趋利避害。纯粹实践理性,就是完全抛开人的本能、欲望这些感性层面的东西,只运用纯粹理性做出的行为,这就是纯粹实践理性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律。我们知道,所有的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,但世界上总有人舍生取义,杀身成仁,这无法从感性和本能解释,这种行为完全排除了感性的实践理性,其根源是自由,也可以说成自由意志。但自由不具有任何可以认识的可能--如果你把自由的前因后果都搞清楚了,那自由也就消失了。

纯粹实践理性的具体应该以什么形式表达呢?康德认为应该用无条件的定言式命令:“你应当怎么做…"如果是有条件的假言式命令的话,就会变成一种明智的劝告。比如“为了避免别人欺骗你,你也不要欺骗别人”。这样才是道德律最基础的条件。

接着康德用三条定言命令,一步一步完善道德律的条件,我们来看一下。首先第一条是“你要这样行动,就像你行动的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一样。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意思就是,我们的行为和意志不要自相矛盾,而是要成为可以普遍的自然法则,才能够保持理性的一惯性而存在下去。什么行为可以成为普遍一贯的呢?康德举了几个例子,"不要自杀”“不要骗人”“要发展自己的才能”“要帮助别人”,试想一下,如果自杀普遍了,就没人可以再自杀了,因为人都死完了。如果人人都骗人的话,每个人都知道别人说的是假话。也就没法骗到人了。尽管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懒人组成的社会,人人都不发展自己的才能,但我们总想自己不在这样的社会,而在一个积极向上和真诚热情的社会。

如果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话就去读读看吧!    


(撰稿 韩雪  审核 季立新




核发: 点击数:921 收藏本页
分享到
相关链接

地址: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文港中路128号(盐城市区乘11路、55路、68路、B支5、K2、13路公交车在技师学院站下车)。
邮编:224002
联系电话:0515-68661008,0515-68661018.